操作系统专项练习(二)
必须在分时系统的情况下,进程才能并发执行。 ()
[v_act]正确
错误
[/v_act]
分时系统都是并发的,有并发却不一定是分时系统。
首先想到的多核,准确来说多核是并行不是并发。并发的概念指的是一段时间内间隔执行。
举个例子:Windows XP不是分时系统,但即使是单核的,进程也是并发执行的。
有了多道程序设计(内存管理、处理机调度、中断机制等)就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并发执行。
如果某个信号量的值为-2,表示系统中该类资源的可用数目为 2()
[v_act]正确
错误
[/v_act]
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v_act]运行→就绪
运行→阻塞
阻塞→运行
阻塞→就绪[/v_act]
就绪状态是可以和运行状态相互转换的,超时的时候就会从运行状态转为就绪状态。但是一旦是等待状态(阻塞)就必须选转为就绪才能够运行。
为了实现CPU与外部设备间最大的并行性,应采用()。
[v_act]中断技术
共享设备
通道设备
缓冲设备[/v_act]
通道对外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它代替CPU对I/O操作进行控制,从而使CPU和外部设备可以并行工作。所以通道又称为I/O处理机。
采用通道这种I/O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中央处理器和各种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采用通道之后,处理器和外部设备都能够访问主存储器。不过,当处理器和外部设备同时申请访问主存储器时,就要竞争存储周期 。由主存储器的控制经路处理这些竞争,并保证这些访问同步有序地进行。
有了通道,利用中央处理器和外部设备之间以及各外部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操作系统就可以让多个程序同时执行,并在同一时刻让各个程序分别使用计算机系统的不同资源。
通道技术一般用于大型机系统和那些对I/O处理能力要求比较严格的系统中。一般低档次的微机中没有通道。
缓冲技术是用在外部设备与其他硬件部件之间的一种数据暂存技术,它利用存储器件在外部设备中设置了数据的一个存储区域,称为缓冲区。缓冲技术一般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用在外部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上的,还有一种是用在外部设备和处理器之间的。
采用缓冲技术最根本的原因是,CPU处理数据速度与设备传输数据速度不相匹配,需要用缓冲区缓解其间的速度矛盾。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而要设置缓冲区来暂存呢?如果把用户工作区直接作为缓冲区则有许多不便。首先,当一个用户从工作区向设备输出或从设备向工作区输入时,工作区被长期占用而使其他用户无法使用。其次,为了减少输入输出次数,以减轻对通道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压力。第三,缓冲区信息可供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以及反复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信息传递工作,提高了效率,方便了对缓冲区的管理。
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通常使用单个缓冲区是不够的,可以设置双缓冲区、甚至多缓冲区。比如,在单缓冲区情况下,当外部设备向缓冲区输入数据装满之后 ,必须等待CPU将其取完,才能继续向其中输入数据。如果有两个缓冲区,在一个缓冲区等待CPU取用数据时,另一个可以继续接收数据,这样设备利用率可大为提高。
假定下列指令已装入指令寄存器。则执行时不可能导致CPU从用户态变为内核态(系统态)的是 。
[v_act]DIV R0,R1 ; (R0)/(R1)→R0
INT n ; 产生软中断
NOT R0 ; 寄存器R0的内容取非
MOV R0,addr ; 把地址addr处的内存数据放入寄存器R0中[/v_act]
关于多线程和多进程编程,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多进程里,子进程可获得父进程的所有堆和栈的数据;而线程会与同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数据,拥有自己的栈空间
线程因为有自己的独立栈空间且共享数据,所有执行的开销相对较大,同时不利于资源管理和保护
线程的通信速度更快,切换更快,因为他们在同一地址空间内
线程使用公共变量/内存时需要使用同步机制,因为他们在同一地址空间内
因多线程里,每个子进程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因此相互之间通信时,线程不如进程灵活和方便
有关操作系统常用调度算法叙述正确的是()
[v_act]FCFS调度算法不利于短作业
SPF调度算法不利于短作业
HRN调度算法不利于长作业
HRN调度算法既利于短作业又有利于长作业
[/v_act]
下列()指令只能在系统态执行。
[v_act]关中断
读系统时钟
向寄存器存数据
修改系统时钟
[/v_act]

A是的
B是用户态 而D修改时钟则是系统态
C:对于不同状态的程序来说,有不同的寄存器可操作,用户态可以把自己运算可以操作的寄存器清零,系统态可以把全部可清零的寄存器清零,所以不能单凭清零的动作判断是在用户态还是系统态
在Unix系统中,处于()状态的进程最容易被执行。
[v_act]辅存睡眠
内存睡眠
内存就绪
辅存就绪[/v_act]
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
[v_act]shell命令
图形界面
系统调用
C语言函数[/v_act]
硬件->驱动程序->内核->用户接口程序->应用程序。
用户接口程序:基于文本的叫shell,基于图标的叫图形用户界面(GUI)如Gnome、KDE。
这里应该选C,系统调用,它包括了基于文本的shell和基于图标的GUI
系统调用提供了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
互斥的使用临界资源是通过互斥的进入临界区实现的。
[v_act]错
对
[/v_act]
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v_act]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实现虚拟存贮器
提高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速度
用于存贮系统文档[/v_act]
下列调度算法中,不可能导致饥饿现象的是 。
[v_act]时间片轮转
静态优先数调度
非抢占式短作业优先
抢占式短作业优先[/v_act]
要用鼠标移动一个窗口,则必须将鼠标放在窗口的 ______
[v_act]单栏上
标题栏上
窗口上
工作区内[/v_act]
下列有关操作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v_act]系统通过”时间片”轮转策略支持多任务处理
系统利用SPOOLing技术进行存储管理
在设备管理中引入了缓冲技术,以减少I/O操作的等待时间
系统支持PnP功能,并按ACPI标准进行电源管理[/v_act]
下面有关共享内存,说法不正确的是?
[v_act]共享内存和使用信号量一样,属于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
使用shmget函数来创建共享内存
尽管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存地址,不同的进程可以同时将同一个内存页面映射到自己的地址空间中,从而达到共享内存的目的
共享内存提供了同步机制,在第一个进程结束对共享内存的写操作之前,会有自动机制可以阻止第二个进程开始对它进行读取
[/v_act]
共享内存:就是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同一内存空间,进程间传递和共享数据非常有效
信号量:为了防止多个进程访问共享资源而造成冲突,设置临界区域每次只让一个进程访问,信号量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用来控制对临界区域的访问
在请求式分页( Demand Paging )存储管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v_act]页面长度可变,并且是软件的设计特性
页面长度固定,并且是软件的设计特性
页面长度可变,并且是硬件的设计特性
页面长度固定,并且是硬件的设计特性
[/v_act]
下面会引起进程创建的事件是()。
[v_act]用户登录
设备中断
作业调度
执行系统调用[/v_act]
1.用户登录。可以理解为,一个新的用户来了,需要为它提供服务,这个服务之前没有,所以要创建。
2.作业调度。系统会为调度的作业分配资源,从后备队列中将其放入内存中,并为其创建进程。
3.提供服务。
4.应用请求。